联系我们

总店地址:苏州市工业园区星兰街新天翔广场704室

报名热线:0512-65773757;67664230;

客服QQ:1250826234 ;

官方微信公众号:szclqy2003;

官方网址:http://www.clqy.org

邮箱:szclqy@126.com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琴学荟萃 > 琴友文章

弦外余响

日期:2012/3/12 11:08:51 人气:5605

 -听王利建古琴独奏音乐会有感
作者:蒋忠友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听古琴专场音乐会,欣赏了王利建老师古琴独奏音乐会后有一些感想,罗列如下。苏州是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千年古城风采依旧,一根文脉延续不断,这是经过了历代先贤和文化精英们的共同创造、保护与弘扬的结果。今天的苏州文化保持了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积淀,与苏州人真心实意地热爱文化、勤劳智慧地创造文化是分不开的,这其中文艺研究者、文艺工作者们的贡献非常重要。王利建老师在工作之余,多年如一日地学习古琴、研究古琴、传教古琴,应是诸多佼佼者中的一员,也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继昆曲之后,苏州作为发源地之一,她的古琴艺术也被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苏州作为文化名城的一件要事,增加了一枚重重的法码;也是苏州千年古琴艺术的一大幸事,又掀开了新的创新篇章。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像王利建老师一样的苏州琴人们的开心盛事,将创造更多更好的盛会雅集。但归根结果,是我们广大市民的赏心乐事,我们可以经常性的听到这来自远古的乐音。古琴,源于自然,发乎人心,服务大众,走向永恒。


    音乐会上,王利建老师弹的第一首曲子是《平沙落雁》。乐音初起,雁声乍闻,一下子唤醒了我的记忆,孔子主张“礼乐兴邦”,陶渊明“委怀在琴书”,李白对朋友说“明朝有意抱琴来”,苏东坡发问“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古琴之音,承载着多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文明中一个特别重要的符号。从古到今,在中国人的生活和生命中,琴韵袅袅,萦心绕梁,仿佛从未远离。王利建老师在音乐会上一共弹了九曲,涉及到渔樵,包括渔樵爱喝的酒的曲目有四首。渔樵为何成为古琴一再倾心的对象,醉酒为何成为古琴十分向往的生活。从陶醉在山水之情的“醉渔”,到“互问互答”脱离凡尘俗事的“渔樵”,再到寄情于山水的那一声“欸乃”。我想,这是人生追求的境界,苦心向往自然、自由、自在,这也是古琴艺术表达的境界。


    《流水》是古琴曲中描绘自然景象十分细腻、非常形象的作品,也是让我十分陶醉、非常感动的作品,王利建老师弹得这般真真切切、那么潇潇洒洒。古人抱琴于山水之间,一方面感受山长水阔,触景生情;另一方面表达内心感受,寓情于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一如七弦和鸣,简单的七根弦,调和在一起,就谱写出那么多丰富的生命感动。哎,那流水之音,在泠泠七弦之上,从悠悠千古之外,一直流到了今天…… 今天,我们可学的乐器很多,可听的音乐很广,但又有多少人能静一会儿,真正听出琴中的寄托和襟怀呢?高山之音、流水之韵;雁鸣之幽、沙地之平;江岸之月、醉渔之唱;长门之怨、悲秋之词;自由之舟、欸乃之声;杀伐之气、慷慨之歌……以及历经离乱寄于琴中之所有人物、所有情志,我们想听出多少?我们又能听出多少?画竹之人,是画胸中之竹;弹琴之人,是弹心中之曲。而赏竹之人,是赏竹外之风;听琴之人,是听弦外之音。对我而言,一个对琴很陌生的人,如果能听懂弦外之音中的一些余响,已非常欣慰,故拙文题为—“弦外余响”。

                                        2011年11月5日写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