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总店地址:苏州市工业园区星兰街新天翔广场704室

报名热线:0512-65773757;67664230;

客服QQ:1250826234 ;

官方微信公众号:szclqy2003;

官方网址:http://www.clqy.org

邮箱:szclqy@126.com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琴学荟萃 > 琴友文章

拙夫弄琴

日期:2012/3/12 10:55:05 人气:4845

                                                                                      “我与古琴”有奖征文活动参赛文章(五)
                                                                                                                王利民 
     我自幼受家庭传统文化熏陶,喜爱美术,在音乐方面的潜力,则因一件小事,一直没得到开发、发展。记得那是在小学的一次音乐考试中,老师用脚踏风琴为我们伴奏,每个同学都上******唱同一首歌《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我练得很熟,当时我自认为发挥正常,唱得不错。但考分出来,我居然不及格。我不服,与老师争执,有理无果。于是就赌气,和几个同命的同学串通,不再听这个老师的课。从此,每到这个老师上音乐课,我们就专注画老师,在下课后比谁画得像。小伙伴们都夸我画得像了,这样,我画画的兴趣自然就大,每次美术作业成绩都是优秀,我很有滿足感,美术老师特喜欢我。学生时代打下了比较扎实的美术基础,在后来的工作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凡出黑板报、写选民公告等宣传事宜,单位里的领导首先会想到我;参加工会组织的国画和摄影大赛,屡屡获奖。春华秋实,一载又一载,转眼已走到了人生的不惑期,在音乐方面依旧如音盲一般笨拙。拙就拙去吧,反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然而,时过境迁,人到中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古琴。古琴风格古朴典雅,音色淳厚深沉,余音悠远,使人的心灵平和安静,让我全身舒畅。原对乐器从不搭理的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是在二零零三年春,也就是全国非典时期,楼下来了位北京的斫琴师,接替他父亲的家业。他没带来非典,却带来了我从未见过的乐器,就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中国古琴。看到古琴,起初并没在意,随后在与斫琴师的深切交往中,观制琴道,感知琴形,晓知琴理,听知琴曲,与琴结缘。第二年,琴制成型,友人赠琴与我作为饰物,悬挂其于厅堂,特显高雅,载道镇宅,修身启智,不亦乐乎。拨弄琴弦,钟磬之音乐耳,家人不烦,邻居不扰,鸦雀不惊。古人云:“琴乐圣洁飘逸,可以载道,可以象德,可以明志,可以修身,可以静心,可以启智,可以养生,也可以娱人性情。” 听说养身不如养心,听琴不如亲自弹琴, 古琴特有的减字谱----左手指法和右手指法的动作秘籍,只要是中国人,花些时间都能看得懂,故决定习琴。

     友人知我欲习琴,并不支持,言之难学,琴曲抽象,曲高和寡,弹不出正果。我以为,琴挂堂前,不去抚弄,修养身心之功何在?室内有琴,就能心灵与琴道融合?我看非也!我意已决,友人从之。约我去他的琴斋,选出一把可弹之琴与我,用定音哨帮我找准音高,调好琴弦。我小心翼翼地把琴放入琴袋中抱回家,生怕触动琴弦。一到家,我轻轻地将琴取出,安放在桌上,试弹一下“5 6 1 2 3 5 6” 的音还对,就立即用记号笔在岳山处的弦上做好记号。

     听说吴地琴人众多,我却无缘结识。只因自拙,音律不通,琴道不知,乐感极差,不敢近之。于是,寻迹古城,购书求碟,不知何由几周未果。变换思路,乐行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之人,终在一家琴行得碟得书。

     面对碟影,置琴在前,端正坐姿,安定神气,心无旁骛。

          五音不尽先莫问,调弦不切请友人。   

          比划指法,看清弦点与徽位;

          先开右手,弹似断弦插指浅;

          再随左手,按若入木不见力;

          左右开工,不视右手视左手;

          数周下来,散按泛音皆知晓。

          秋风有词,唱词取调,分清乐句,逐句爬行,注重细节,仔细磨练。

          指法不清,慢速回放,曲调不明,反复静听。时隔数月,一曲成型。

     碟影习琴,没人在旁,很是孤单。手法对不对,音色准不准没人告知,电视里的先生也不会下来指正。专注地去反复模仿,深刻感受动作要领,体验琴曲的丰富内含,将自已熔入琴曲中,那种自在洒脱的感觉特别好,哪怕姆指磨出沟槽,无名指磨出水泡也浑然不觉。这种闲对一张琴、一壶茶的意境,这种淡泊明志的感觉,这种独与天地共往来的心境,让我沉醉!

     越明年,以朴养目,以拙滋心,随意即兴,寥然自适,我己能弹出《秋风词》、《阳关三叠》两首琴曲了。是年十一月,我所服务的企业搞建厂十周年庆典,活动组委会多次与我商谈表演节目之事,起初我不乐意,跟组委会说明古琴音乐与别的音乐不同,它不是给别人欣赏的,而是以此自我陶冶情操的。但我经不住他们一再热情邀约,本着推广古琴文化的心态,就同意上台表演。真可谓:

           公司庆典十周年,千呼万唤始出来,

           一首秋风半阳关,未成曲调先有情,

           赢得掌声与喝彩,碟影习琴见成效。

     “从古琴的结构和发展历史来看,古琴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技巧和感人,而在于心境和自然。天人合一是一个弹琴者最终的归宿。”我有同感,也这样做了。但在结识到琴人,进入琴人群体后,发现感人的琴曲来自心境和技巧的结合,我渴望在琴人群体中找到适合自已学琴思路的老师。抱着这种心态,我在朋友引见下,由叶名佩大师介绍加入了《吴门琴社》。在后来的琴社活动中,经琴友介绍和推荐,决定拜樊建萍老师为师学习古琴基础。樊建萍老师是我国著名古琴家龚一先生的学生。她是一个三十年来因视力低下而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的人,但是却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十几年来努力探索古琴艺术,还为传播古琴艺术在不断作着努力。不知是我补拙弄琴的经历感动了她,还是同去过建设兵团的经历拉近了我们间的距离,这样一个吴地知名琴家,终于收我为徒。

      就这样,拙人终于走上了正规的学琴之路,开始接受传统式的一对一的学琴历程。我知学琴“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我将终生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