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总店地址:苏州市工业园区星兰街新天翔广场704室

报名热线:0512-65773757;67664230;

客服QQ:1250826234 ;

官方微信公众号:szclqy2003;

官方网址:http://www.clqy.org

邮箱:szclqy@126.com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琴学荟萃 > 名家访谈

怎样欣赏古琴音乐

日期:2012/3/12 10:30:27 人气:6485

                                                                            "高山流水遇知音" — 谈怎样欣赏古琴音乐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很感谢静思书轩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能和大家一起讨论有关古琴的话题。今天讨论的话题是“怎样欣赏古琴音乐”。在座的朋友们都是喜欢古琴音乐的,或是对古琴文化比较关心的,也可以说我们大家都是古琴音乐的“知音”。在座很多朋友对古琴的理解可能比我还要深刻还要全面,因为时间关系,很多问题只能一带而过不能展开讨论,如果我讲的有什么疏漏之处,请各位朋友指正。有关古琴的问题,可以在后面的互动时间里交流各自的看法。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人类情感沟通的桥梁,音乐以各种表现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古琴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几千年来影响着无数文人学者帝王将相。古琴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琴“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浩如烟海的艺术文献,精美绝伦的文物珍品,特点鲜明的流派风格”为我们展现了我国音乐艺术光宝库中最光辉璀璨的一面。已故的陈毅总理曾将古琴誉为一枝“极美丽的古代花朵”。联合国将古琴艺术列入“人类口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说明古琴艺术的人文价值已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当了解古琴艺术,并有义务将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现在有很多朋友喜爱古琴,特别是古琴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古琴热。很多人想找老师学琴,很多人开琴馆教琴,近日听说苏州某高校也有意要开办古琴选修课,这都是好现象,说明古琴越来越受到关注,这是古琴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和希望。为什么在我国钢琴、小提琴、古筝、二胡知识很普及,几乎是家喻户晓,学习这些乐器的人也很多。据说目前全国和东南亚,学习古筝的有几百万人。这与近五十年来几代音乐工作者研究、教学、演出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我曾经问过一些学琴的朋友,你是怎样喜欢上古琴的?你为什么要学古琴?他们有的说是因为喜欢传统文化,发现古琴在传统文化中具有崇高地位,所以想要接触一下古琴;有的是看了武侠小说,被书中描写的侠客们抚琴舞剑笑傲江湖的意境所吸引,想学习古琴;有的是看了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抚琴的镜头,觉得很古朴很美,想尝试一下。但是在学琴初始阶段,真正因为被古琴音乐声所打动,因为喜欢古琴音乐而学习古琴的人并不是很多。是古琴的音乐不能打动现代人吗?难道说受过现代教育的人还不及古代的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渔夫、樵夫吗?是不是古人比我们更能理解古琴的弦外之音呢?从实际情况来分析,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很多听过古琴现场演奏的朋友,都被古琴音乐所特有的深沉、委婉、优美的音色所感染,都觉得很美、很动人。我经常思考上面这个问题,我认为人们对古琴音乐不了解或了解的不全面,对古琴音乐接触的比较少,没有机会参与到古琴音乐的实践中来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为古琴艺术工作者,我们做的还不够,在古琴艺术的普及宣传方面还需要更加努力。

        去年以来,学习古琴的朋友中,青少年逐渐多起来了,有很多还是在校的中小学学生。大家都知道,2007年我们国家已经把艺术特长生高考加分的规定取消了。这就是说,现在来学习古琴的中小学学生(和其家长)不是怀着功利心来学习古琴的,而是真正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古琴艺术的追求来学习古琴的。这是古琴艺术传承发展的希望,从这些青少年身上可以看到古琴艺术的未来。

        今天,静思书轩为我们大家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希望这样的交流越来越多,有更多的朋友参与进来。走近古琴,走近古琴音乐。

一、古琴简介

        欣赏一种乐器所演奏的音乐,有必要对这种乐器做一个基本的了解。古琴作为我们国家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虽然它历史悠久,在中国音乐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包括音乐文化工作者在内,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它。经常看到影视作品中画面出现的是古琴,背景音乐确是古筝。还有的音乐CD,封面写的是某某古琴曲集,却附着一架古筝的图片。所以古琴的历史虽然有几千年,但是并不被广大国人所熟悉,我们有必要说说它的历史和发展情况。

1.古琴的历史

        关于古琴的起源,因为历史太久远,已无法考证,因为没有可供参考的实物。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很多有关古琴起源的传说,如伏羲、神农、黄帝造琴说,舜、尧造琴说等等。我们抛开传说,从有文字记载的文献及出土的文物推断,古琴也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如《诗经》的文字记载;湖北战国曾侯乙墓、湖北郭家店一号墓出土的文物的实物证明,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这是公认的。很多出土文物证明了这个结论,如曾侯乙墓、湖北郭家店一号墓出土的文物分别有十根弦和七根弦;西汉马王堆墓出土的琴长82公分,有五根弦,在八徽、九徽处有左手演奏的痕迹等。这些出土文物与现在我们看到的“琴”的形状略有不同。因为琴器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对琴的起源及最初的形制,我们目前还无法找到确切的答案。

2.古琴的构造及其音色特征

        古琴结构比较简单,由上下两块木板拼合而成,下面有出音孔,也就是“龙池”、“凤沼”这两个孔,中间是共鸣腔。古琴的有效弦长有110-114厘米左右,能发出较低的声音,而且古琴所发出的声音主要由偶次谐波构成,使人听了比较舒服,不会感到刺耳。古琴可以演奏出散音(即空弦音)、按音和泛音三种不同的音色,而一般的弹拨乐器只有按音和空弦音两种音色。古琴所特有的苍古的共鸣、深沉的韵味和独特的泛音,是古琴器乐性的最显著特点。

古琴与其他民族弹拨乐器的区别主要在于:

1.独特的演奏方式,徒手不带假指甲,演奏者的手指甲直接接触琴弦,弹奏出的声音更加柔和。

2.宽广的音域范围。古琴具有四个八度以上的音域,古琴的七根弦可以演奏多弦位同音高的音,不同位置同音高的音具有不同韵味,丰富了古琴的艺术表现力。

3.优美的泛音演奏乐段。古琴可以演奏出一百多个泛音,因而可以使用泛音弹奏出乐句或整个乐段。

4.独特的走手音。古琴独特的走手音(即左手在琴弦上移动所产生变化音高的音),融合了弹拨乐器和拉弦乐器的双重韵味,具有独特的器乐表现力。

        古琴的缺点:音量小、指法繁复,就是人们常说的“上手容易弹好难”、视谱或即兴演奏较困难。

3.古琴音乐的发展过程

        古琴音乐自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漫长岁月。其间古琴的式样、弹奏方式、琴谱记录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很多与古琴有关的文物都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古琴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且、古琴也是至今留存曲谱最多的乐器,从15世纪初至19世纪末刊印的琴谱流传至今的有150种,琴曲三千首之多。其中1425年的《神奇密谱》是现存最重要的琴谱,对研究隋唐宋元时期的古琴艺术,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为什么这个历史时期,出版了很多的琴谱,除了该时期印刷术的成熟发展为印刷琴谱提供了方便外,主要原因是当时古琴的普及程度较高。其中很多琴谱都是私人编辑印制的。

        文人琴风:自娱修身正礼,“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君子无故不撤琴瑟”。认为弹琴就是文人应该做的事,否则于礼不符。这是琴在文人中普及的思想基础,推动了古琴在帝王将相、文人士大夫、才子佳人等人群中的普及。奠定了琴作为文人必修课“琴、棋、书、画”四艺之首的崇高地位。

        艺人琴风:把追求高超的琴艺和领悟深邃的弦外之音的意境作为主要目标,娱人、传艺、授业为业。特别是春秋以来,无数琴师不断探索琴艺并创作了大量的经典琴曲,对古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文人与艺人的琴风,自明代后期逐步统一,都讲究演奏技法和新曲创作,从古琴艺术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两个不同风格的琴人群体,在艺术上是互相促进,互补的关系,直至明代后期最终走上艺术风格相互融合的道路。这两种不同的琴人风格,在不同地域的传承交汇中衍生出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琴流派。所以说,古琴艺术发展到今天,已无法从文人、艺人的角度来区分古琴的艺术风格,只能从其地域流派特点来区分其艺术风格了,这也是被古琴发展的历史所证明的艺术发展的规律。

        古琴演奏指法的演变:远古时代古琴的特点是“声多韵少”,古琴主要用来为弦歌伴奏,所以左手指法使用较多。随着历代琴人的不断改进,古琴声韵并重的演奏方式逐渐替代了主要用左手演奏的方式。琴人更注重琴曲的内在情感表现,左手指法更加丰富完善。

4. 古琴音乐的特点

   (1)物理学特点:丰富的偶次谐波,低沉宽广的音域,清亮如天籁般的泛音。适于修身养性、舒缓情绪、减轻压力。

   (2)曲式结构特点:无断句的散、缓与抒情的自由性节奏。

   (3)艺术表现力:适合抒发各种情感,演绎不同的音乐题材。

5.古琴音乐的属性特点:音乐属性和非音乐属性并存

    音乐属性的特点:

   (1)深沉幽雅的艺术风格:古琴的器乐性特点,决定了适合演奏深沉典雅、舒缓的乐曲(拉弦与弹拨乐器特点的结合)。

   (2)特别的走手音适合表现委婉、拟人化的旋律、似断似连、若有若无、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美。

   (3)艺术气质:含蓄内敛不张扬、以声带韵、以韵传情。

非音乐属性的特点:

   (1)文化载体(美学、工艺、诗词、书法、篆刻);

   (2)修身养性的工具:沐浴净手、更衣、焚香、宜地、选时、择人,四弹(对月、对花、对物、临水)、五不弹(疾风暴雨、尘世、俗子、不坐、不衣冠)。及琴容的要求等,都是营造心理环境,修身养性的过程,是古琴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古琴音乐

1.古琴音乐的题材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载体,人类丰富的情感体验,决定了古琴音乐题材十分丰富。

   (1)励志寄情题材:借景抒情,寄托情怀

如:《平沙落雁》、《欸乃》、《梅花三弄》、《渔歌》、《幽兰》等。

   (2)情感题材:旋律委婉抒情

如:《忆故人》、《秋风词》、《凤求凰》、《长门怨》、《阳关三叠》等。

   (3)自然风光题材:主题明确

《良宵引》、《白雪》、《高山》、《流水》、《碧涧流泉》、《风入松》等。

   (4)社会历史题材:悲情为主基调

如:《文王操》、《离骚》、《广陵散》、《潇湘水云》、《大胡笳》等。

   (5)玄远题材:主题深奥抽象

如:《玄默》、《忘机》、《神游六合》、《释谈章》、《袍修罗兰》等。

2.古琴音乐的表现形式

   (1)古琴独奏:风清月朗,景色怡人,或抚琴自娱,或三五知己,品茗共赏幽雅琴声,是非常令人神往的高雅之事。所以,这种琴人聚会多称为“雅集”。

   (2)琴瑟与琴箫合奏:远古多为琴瑟合奏,诗经中就有“我有佳宾,鼓琴鼓瑟”、“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记载。瑟因出土实物稀少,留存的文字记载和乐谱极少,及近失传。近年来,我国民族乐器研究工作者已先后复原了五音瑟和十二平均律瑟,并运用于舞台演出。

        琴箫合奏是近代古琴与其他乐器合奏最多的方式。特点是:箫声与琴声都具有低徊委婉的音色,合奏时能产生一种悠远的意境,而且这两种乐器体积都不大,便于携带。

   (3)琴歌(弦歌):古代应用最为广泛的古琴演奏形式之一。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弦歌不绝,以修心励志”,“齐人诗三百,具歌之”。古时留存至今的很多琴曲,均有对应的可以歌唱的词句。如为大家所熟知的《关山月》、《阳关三叠》、《秋风词》等。

   (4)古琴与乐队:古代留存的文献中就有琴与乐器合奏的记载,在古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琴与编钟、编罄、竽、瑟等乐器合奏的场景。近年来,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与交响乐队为古琴伴奏的形式已十分普遍。

        古琴与乐队合奏,可以烘托气氛,营造古琴曲所需要表达的艺术氛围,使古琴音乐更能打动听众,是听众比较喜爱的一种古琴演奏形式。有乐队或其它乐器伴奏的CD唱片也很受欢迎。但是受客观条件制约,这种音乐会形式的演奏方式,不是经常可以听到的。古琴目前还是以小范围的雅集和古琴独奏音乐会为主要演出交流形式。近年来也有古琴齐奏、古琴合奏等演奏形式用于演出。

3.古琴音乐的发展与创新

   (1)古琴记谱法的改进

        简谱或五线谱与简字谱对照:即以简字谱标示指法与弦位,简谱或五线谱标示节奏(简字谱与简谱对照的琴谱为顾梅羹先生首先应用,见《琴学备要》)。

       五线记谱法:总结古琴简字谱的指法运用规律,“以节奏为主要内容,以指法提示为辅助的古琴谱”。省略古琴简字谱学习的困难,弥补古琴简字谱没有标示时值的不足,为当代人(特别是音乐院校学生)学习古琴提供可供挑选的新工具(见龚一先生所著《古琴演奏法》)。

   (2)古琴演奏的指法创新

        借鉴兄弟乐器的指法并加以改造,挖掘古琴的器乐潜力,丰富了古琴现代曲目的艺术表现力。借鉴对象主要是打击乐、弹拨乐。如拍击、搥打、弹击面板或琴弦,直接采用或经改进后采用的琵琶、古筝等弹拨乐器的弹奏技巧用于古琴创作琴曲中,如创作琴曲《醉弦》等。

   (3)古琴曲的新作品

        解放以来,经过无数琴家的努力,在传承挖掘整理传统琴曲的基础上,也创作了很多经典的新琴曲。其中如《山水情》、《春风》、《江雪》、《三峡船歌》、《风雪筑路》、《梅园吟》、《楼兰散》等均是其中的精品。部分创作琴曲已列入古琴艺术考级曲目,或列入艺术院校古琴专业的教科书。

三、琴曲赏析

        欣赏一部音乐作品,如果能了解它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或了解音乐所表现的题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它、欣赏它。音乐作品一般分为有标题、无标题、印象、抽象,写实、抒情等类型。古琴曲一般都有标题,表现明确的主题。下面选三首典型曲目分别介绍:

1.古琴音乐的代表 —《流水》

        提到古琴,很多人都会想到琴曲《流水》,相传这是春秋时期的一首著名琴曲。乐曲描绘了由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河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华夏河山的赞美和热爱。说到这首琴曲,就使人联想起那个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感人故事。

        在先秦典籍《吕氏春秋》中,记载着关于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叫伯牙的人善于抚琴,是著名的琴师。相传他抚琴时,因为被他优美的琴声所打动,鱼儿都浮上水面,马儿都会停止了吃草,倾听他的琴声。史书上记载说:“伯牙鼓琴,六马仰秣”(荀子《劝学篇》)。可见他的琴艺非常高超。但是伯牙却很孤独,因为很少有人能听懂他琴声里的含意。国王听说伯牙擅弹琴,就把他召进宫中为国王弹琴。可是听了一会儿,国王就挥手让伯牙走了,说“叮叮当当弹的是什么呀,一点也不好听,哪有女乐好玩”,随即换上宫女起舞奏乐。伯牙收起心爱的琴,默默的离开王宫,心里充满了悲伤:“天下之大,就没有人能听懂我的琴声吗?”途中遇雨,附近没有人家,伯牙只好在一块大岩石下避雨。随后有一农夫打扮的人担了一捆柴也来岩石下避雨,伯牙并没有留意此人。大雨不停无法上路,伯牙闷坐无事,就席地抚琴。山野雨声、琴声交响,伯牙也近入了忘我的境界。当伯牙弹到描写崇山峻岭的精彩乐段时,旁边避雨的人不由得脱口而出说“真美呀,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听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这样一个山野农夫也能听出我琴声中的含义吗。伯牙就继续弹,以试此人。当他又弹到描写细流汇集成江河的乐段时,旁边的农夫又忍不住说“真美啊,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非常激动,忙停止弹琴上前问道:“我叫伯牙,先生刚才是在说我弹的琴曲吗?”旁边的农夫忙施礼道:“我叫钟子期,原来先生就是有名的琴师伯牙啊,刚才被先生的琴声所感,不由得赞美出声。”伯牙见子期能从琴声中理解自己所表达的情感,认为子期是非常难得的知音。随后伯牙又弹奏了几首琴曲,子期都能说出其中的含义,伯牙大喜。两人遂成为知已。临别时,两人依依难舍,相约两年后再来此处相见。其间伯牙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知音子期,他又编了几首新曲,期待着早日于子期相见,知音相聚再赏琴声。两年后,伯牙如期而至,在当年两人相见的地方却不见子期到来。询问山中樵夫后才得知,子期已于一年前因病去世了。这一消息无疑于晴天霹雳,伯牙呆立良久,不相信这是真的。伯牙来到子期的墓前痛苦失声,哭诉自己两年来对子期的思念之情和失去子期的痛苦伤心。哭诉完,伯牙将琴摔碎于子期墓前,道:“知音已去,我的琴声还有谁能明白”并从此再也不抚琴了。

        这个“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动人民间故事被后人广为流传。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航行者”号太空船上,放置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特制金唱片,其中录有地球上大自然和人类的各种声音,包括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古琴曲《流水》。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弹奏而与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太阳系以外智慧生命的使命,到茫茫宇宙中去寻求人类的“知音”。

        《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至唐代才分为两曲。现存最早的《流水》曲谱见于明代的《神奇密谱》,其后刊载《流水》的琴谱有三十余种。以川派琴家张孔山《天闻阁琴谱》(1876)所载《流水》最为著名。为了更好的表现流水的特点,张孔山对此曲进行了加工,加入了很多古琴“滚、拂、上、下、进、退” 技法及上、下滑音,生动的模仿水流之声。琴曲中“滚、拂”与“打园”、“进退”指法交替,着意表现喘急水势的自然现象,据说有七十二滚拂之多。乐曲时而像潺潺细流、在山间鸣响,时而似曝布奔泻,风急浪涌;有时似急舟穿过峡谷,令人惊心动魄;有时又似被云水包裹,感觉身处群山奔涌,百溪争流之境。当流水冲出山谷,融入江河逐渐远去时,听者的心情也豁然开朗,像经过了流水的洗涤,更加轻松舒畅。古人给予这首经过改编的《流水》以极高的评价,云:“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后人称经张孔山改编后的《流水》为“大流水”,该曲充分发挥了古琴的器乐化特点,展示了古琴所特有的艺术感染力,是古琴曲中描写自然景象最为细致、形象的作品之一。

2.借景写意的经典之作—《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泛的一首琴曲,最早见于1634年的《古音正宗》琴谱,并先后被五十余种琴谱所刊载。乐曲描绘了一幅清秋寥落、沙平江阔、群雁飞鸣的画面,抒发了恬淡惬意徐舒幽畅的情趣。乐曲充分发挥了古琴深沉舒缓的器乐特征,给人以平静、沉稳、放松的感觉。此曲在历史的传承中,经过无数琴家的演绎,演变出众多的谱本。

        在古代文人心目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人均以博取功名为唯一出路。饱读诗书后参与朝廷的各种选拔考试,最终得到一官半职。但是在腐败的君主制度下,大多数未得到功名的文人,空有满腹经纶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或对腐败朝政不满又无从发泄。这种孤傲清高、悲天怜人的情绪,常常通过诗词歌赋琴声等方式来宣泄。很多古琴曲也表现了这种“郁郁不得志,散发弄扁舟”的文人失意、悲情的思想内涵。如琴曲《欸乃》、《山居吟》等都是表现这类题材的琴曲,《平沙落雁》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琴曲充分运用了古琴演奏的“吟”、“猱”、“绰”、“注”等技法,将黄昏落日、水边沙滩、芦韦归雁这样一幅充满诗意的场景描写的淋漓尽致。《天闻阁琴谱》曾评曰此曲:“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于舒缓平和宁静的氛围中,展现了文人化的情趣和意蕴。

        如果将古琴曲分为“写意”、“写实”、“抒情”三类,《平沙落雁》无疑是写意类琴曲中的经典之一。古人借景写意的创作手法,含蓄、委婉。《山居吟》、《欸乃》等很多此类琴曲都有共同的艺术表现特征。

        《平沙落雁》是一首很富有诗意的琴曲,聆听这首琴曲,犹如欣赏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画,给人以宁静飘逸淡远的意味。

3.描写社会题材的优秀琴曲—《潇湘水云》

        《潇湘水云》是一首十分著名的琴曲,为众多琴家所推崇。历代琴人争相弹奏,曾被四十余家琴谱刊载。它是古琴曲中思想内容、曲式结构、技术技巧及旋律的优美可听性等方面,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一首反映社会题材的作品。近年来曾被改编为“古琴与乐队”、“古琴与人声”、“古琴与钢琴”等各种演奏形式在舞台上演出。

        《潇湘水云》相传是南宋时期著名琴家郭楚望作曲。琴曲反映了南宋时期,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的形势下,一批爱国文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抱负。整首作品既是一幅优美而内涵丰富的风景画,又是一首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音乐作品。近代流传的《潇湘水云》,虽然有着各种不同的版本出处,但在旋律、段落结构、技法等方面,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是以各帝王无能昏庸而得名的一个王朝。朝廷面对北方外族的入侵,不积极抵抗,甚至能打胜的仗也不想取胜,一味讲和,一再南迁,直至最后宋王朝灭亡。
     当时,郭楚望隐居湖南,潇水、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郭楚望经常在两水合流处游航,每当他遥望九嶷山为云雾所蔽,云水奔腾的现象,就想起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心中充满郁闷感慨之情。史书记载他创作《潇湘水云》是“怀古伤今”、“抚弦三叹”、“感慨而作”。可看出当时的时势对很多文人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它反映了南宋时期,国破家亡的形势下,一批文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抱负。在抗金、收复失地等方面,与主战派都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郭楚望是主战派代表、光禄大夫张岩家的门客,张岩在朝廷支持宰相抗金被罢官。郭楚望也被迫离开张岩隐居湖南。因为郭楚望具有着抗金及收复失地的思想,“怀古伤今”、“感慨而作”也就很自然的了。将此理解为《潇湘水云》创作的历史背景,是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

        琴曲前半段主要描写了“轻雾缭绕”、“水波荡漾”的优美意境。随着乐曲的展开,在激荡的情绪中表现了“烟波缥缈”、“云水翻腾”的景象。乐曲高潮部分,表现了作者情绪如层层波涛,汹涌澎湃。最终,乐曲趋向平缓低沉,表现了作者对世事变更无可奈何的凄楚情绪。琴曲对云水奔腾的描写,对山河破碎,百姓失所的感叹,对时势变化无奈的叹息等情绪表现的优美自然。其结构复杂、指法得体、旋律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艺术成就极高的古琴音乐作品。

        今天就说到这里吧,谢谢大家!

                                                               二〇〇八年七月于苏州“静思书轩”
                                                       (根据王利建讲座录音整理,局部有删节)